旅游扶贫丨习总书记"精准扶贫"首提地--湖南十八洞村的涅槃之变
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西南部,山高林密,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,是苗族聚居的典型贫困村。2013年,十八洞村人均年收入仅为1668元,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.75%。
从2014年初开始,十八洞村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现状,短短两年多时间,由深度贫困村到1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,由默默无闻的苗寨到乡村游的胜地,由“精准扶贫”首倡地到全国精准扶贫典型, “精准扶贫”之花结出了“精准脱贫”之果。
本期微信,绿维创景将与您共同分享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,看十八洞村如何凤凰涅槃,将“可复制,可推广”的理念贯穿始终。
2013年11月3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,从水、路、电到教育、医疗一一询问。
在随后的座谈中,习近平明确提出扶贫工作“要实事求是,因地制宜,分类指导,精准扶贫”、“要切忌喊口号,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。三件事要做实: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,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,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,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,探索可复制的经验。”
这个深藏大山的苗寨,也随着习总书记的到访考察而受到外界关注。十八洞的村民们备受鼓舞,扶贫攻坚的脚步大大加快了。
为了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,县里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,在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,并在十八洞村办点示范。全县所有乡镇都设立了扶贫开发办公室,分别配备扶贫专干1至2名,3000名干部组建成162个工作组,进驻到162个特困村。
扶贫工作队一进驻十八洞村,就按照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要求,实施“一户一干部,一户一目标,一户一措施,一户一档案”,并以城乡同建同治为抓手,全力实施房屋改造、改厨、改灶、改浴、改圈等“五改”工程。房屋改造做到修旧如旧,展现民族特色,尽显苗寨风情。
此外,村里还进行了电力、自来水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,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同时方便游客的到来。为了节约成本,工作队与村民利用当地石材,经过一块块开采、打磨成石板,铺村庄内部道路。
拔穷根,产业扶贫是根本。十八洞村的产业项目,都是采取市场化机制、公司化运作,把龙头企业、贫困户、普通村民紧密联结到一起,形成产业扶贫合力。
十八洞村最大的产业项目——千亩猕猴桃产业园,投入达1600万元。村里引进龙头企业苗汉子合作社,成立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,注册资本600万。其中,苗汉子合作社出资306万元,占51%股份;十八洞村出资294万元,占49%股份(542个贫困人口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,占股27.1%)。
但还存在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。有村民建议,由县里向上级部门伸手要钱。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开会讨论,达成一致:向上面申请产业扶贫资金,不是要不到。但如果用财政资金堆砌起来,还是传统“等靠要”的形式,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效果就会打折了。最终,他们以猕猴桃产业园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作为抵押,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。 按照专家提供的时间表,基地进入3年挂果、5年盛果期后,每位村民一年可增收5000元。
总结猕猴桃产业股份合作模式,十八洞村动员50多名贫困户,申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,准备投入到村小水电项目和矿泉水厂项目,拓宽致富门路。
发展猕猴桃产业从长远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村民收入,但是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。2014年7月,州委、州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采纳《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》等政协提案和建议,召开了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,确定将“加快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开发建设和40个重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整治”作为全州旅游重点工作,全面启动湘西州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,十八洞村位列其中。
自2014年7月,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开始启动以来,在外务工人员陆续回村谋出路,以农家乐、苗绣、土特产销售等形式赚取收入。深圳、重庆、天津、上海等地和省内各县市区游客纷纷前来体验苗族乡村生活。两年来,十八洞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。今年6月,将与中国户外活动网联合举办一次户外活动比赛,进一步丰富十八洞村乡村游的内容。
结语: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,是习近平总书记‘精准扶贫’重要思想在湖南的成功实践,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典型,是在其它贫困村复制、推广的扶贫模式。
(本文消息来源:中国旅游报,湖南日报,湖南政协新闻网,中国江西网,由绿维创景编辑整理)
更多推荐阅读,请点击: